滥用“消毒剂”过度防疫将造成环境和人体次生危害
2020-02-18 01:51:18
  • 0
  • 2
  • 9
  • 0

 作者:廖鹏/文

      【中国观察】任何一个国家病毒疫情爆发后,为控制“病毒疫情传播、疫情病毒蔓延、疫情感染”的第一反应就是对疫区进行杀菌消毒,只要消毒就必须使用“消毒剂”进行灭杀。但如何安全使用“消毒剂”,这对于普通老百姓而言还是盲从,甚至存在“无知”,由于这种“无知”必然导致“盲目使用,过量使用”的行为。特别是我们大多数民众都不知道滥用“消毒剂”会导致环境污染和人体健康的次生危害。

                 “消毒剂”种类及作用机理值得认知

       首先,我们共同来认识一下“消毒剂”的主要成分,作用机理及毒性危害,以及“消毒剂”的种类。目前,常用的消毒剂产品以成分分类主要有9种:含氯消毒剂、过氧化物类消毒剂、醛类消毒剂、醇类消毒剂、含碘消毒剂、酚类消毒剂、环氧乙烷、双胍类消毒剂和季铵盐类消毒剂,还有84消毒剂。

      “消毒剂”主要成分:是一般都是含“氯”的消毒剂,其消毒灭菌效果较好。“消毒剂”人们也常称消毒剂均为“化学消毒剂”。这种化学类“消毒剂”又分为:“高效消毒剂”、“中效消毒剂”、“低效消毒剂”,其生物有效性不同,决定其用途也有较大差异。

      “高效消毒剂”的作用:可杀灭一切细菌繁殖体(包括分枝杆菌)、病毒、真菌及其孢子等,对细菌芽胞也有一定杀灭作用,达到高水平消毒要求,包括含氯消毒剂、臭氧、甲基乙内酰脲类化合物、双链季铵盐等。

      “中效消毒剂”仅可杀灭分枝杆菌、真菌、病毒及细菌繁殖体等微生物,达到消毒要求,包括含碘消毒剂、醇类消毒剂、酚类消毒剂等。

      “低效消毒剂”仅可杀灭细菌繁殖体和亲酯病毒,达到消毒剂要求,包括苯扎溴铵等季铵盐类消毒剂、氯己定(洗必泰)等双胍类消毒剂,汞、银、铜等金属离子类消毒剂及中草药消毒剂。

       消毒剂的作用:研究发现,消毒剂是指用于杀灭传播媒介上病原微生物,使其达到无害化要求的制剂,它不同于“抗生素”,它在防病中的主要作用是将病原微生物消灭于人体之外,切断传染病的传播途径,达到控制传染病的目的。

              含“氯”消毒剂对环境及人体健康的危害

       目前,所使用的大多数是含“氯”消毒剂,比如过氧乙酸、 84消毒液、液氯、漂白粉精、氯化磷酸三钠、二氯异氰尿酸钠、三氯异氰尿酸等。

       这是指溶于水产生具有杀微生物活性的“次氯酸种类”的消毒剂,其杀微生物有效成分常以有效氯表示。次氯酸分子量小,易扩散到细菌表面并穿透细胞膜进入菌体内,使菌体蛋白氧化导致细菌死亡。

       含“氯”消毒剂可杀灭各种微生物,包括细菌繁殖体、病毒、真菌、结核杆菌和抗力最强的细菌芽胞。这类消毒剂包括无机氯化合物(如次氯酸钠、次氯酸钙、氯化磷酸三钠)、有机氯化合物(如二氯异氰尿酸钠、三氯异氰尿酸、氯铵T等)。而无机氯性质不稳定,易受光、热和潮湿的影响,丧失其有效成分,有机氯则相对稳定,但是溶于水之后均不稳定。

       使用误区:大部分人都不知道什么样的消毒液适合在家用,每次该用多少,怎么对水,所以选购的时候很盲目,使用的时候更是随意,想用多少就用多少。

       事实上,如果家里使用消毒液不当,会引起许多麻烦。消毒剂由于化学成分不同,消毒对象也不尽相同,使用最好在专业人员指导下进行。若家庭自行消毒,必须严格按说明书上的配比使用,消毒液绝对不是越浓就越有效。想过氧乙酸、84消毒液主要是用在医院和公共场所的地面、墙壁、门窗等处,腐蚀性比较强,不太适合家里用。若家里有车,可以用0.5%的过氧乙酸溶液喷洒,对汽车外表面和车里的空间进行消毒。需要注意的是,由于过氧乙酸具有腐蚀性和漂白性,所以最好不要用它泡洗衣服。

       二是84消毒液使用时必须加200倍的水进行稀释,而且腐蚀性相当大。所以朱大夫认为,若家里没有肝炎、肺结核病患者,最好怒药用84消毒液。但是家里的洗衣机每用2-3个月,可以用84消毒液消一次毒。

       相对来说,滴露、来苏水是比较适合家庭使用。滴露和苏打水比较温和,溶于水可杀灭细菌繁殖体和某些亲脂病毒。一般洗衣机的一滚筒水加入3-5滴就可以了,加水配成1%-5%的溶液,将衣服、被单放在液体中浸泡30-60分钟,再用水清洗。擦拭室内家具、地板的时候,可以用1%-3%的溶液擦拭或喷洒。

       大部分家庭在使用消毒液的时候用量很大,要不总怕消毒不彻底,殊不知很多消毒液对家具和地板都是有腐蚀性的,而消毒液的味儿在家里使用也会弥漫几天都散不去,其实这种味道会慢慢消弱人的抵抗力。特别是家里有老年人和小孩,他们抵抗力较差,眼睛 皮肤黏膜和口腔黏膜逐步退化或发育不完善,会对身体黏膜造成强烈刺激。

       在杀菌消毒的同时,含氯的消毒液会残留在空气中不挥发,而且污染水源,更可怕的是它的三致效应——致癌、致畸、致基因突变,对人体也会造成相当大的危害。过量使用或长期使用人会感到头疼、恶心,刺激黏膜,如果家里有体质过敏的人,还容易引发过敏、哮喘疾病等。

       由于消毒水的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钠”,通常来说这种不饱和的酸在空气中很难挥发,甚至污染水源,也这种不饱和盐往往是致癌,胎儿畸变的元凶。如果大量的消毒水必将渗透进地下水,那即使病毒瘟疫消灭了,但也将导致空气、地下水系、河流等环境污染风险。

              疫情来临一定要遏制“消毒剂”滥用风险

       2003年5月16日,据新华网报道,“滥用消毒剂必然对环境造成一定的伤害。”多年从事消毒剂研究的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潘涔轩博士表示了对目前在抗击非典的形势下部分地区和人群滥用消毒剂现象的担忧。

       潘博士认为,消毒剂本身是有一定毒性的,使用不当会对人和环境造成伤害。如某些消毒剂生成的有机氯化物会在很低的浓度下对人体健康造成影响,有时单位含量10亿分之几,连一般设备都测不出来的情况下就有可能已经产生健康危害,在消毒过程中,还有可能产生二恶英等有害物质,对环境和生物影响很大。空气消毒还可造成室内空气污染。

        有关的研究表明,消毒剂对环境的不良影响主要是因为使用时有机氯化物的生成。从上世纪70年代以来,国际上相关研究已证明,如果环境水体中的有机物比较多,消毒时有机物会和氯结合形成有机氯化物,比如一氯甲烷、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四氯甲烷,这些物质对人的健康是有危害的。如含氯消毒剂在使用时可能在环境中生成有机氯化物,具有致癌、致突变、致畸形等作用。

       潘博士认为,现在消毒剂的大量使用,包括大量使用氯制剂对废污水消毒,可能会使环境包括水体中有机氯化物的含量提高。在非典的特殊时期采取这样的措施是可以理解的,但对环境的影响要引起足够关注。

  潘博士建议,在公共场所消毒时,要尽量避免使用可使有机氯化物生成的消毒剂,特别是对有机物含量高的污水消毒时,更应减少含氯消毒剂的使用。我们要尽量选择环保型的消毒剂,比如说二氧化氯、双氧水、臭氧等,它们总体来讲对环境的影响会小些。

  另外,作为家庭来讲还是不要大量使用消毒剂,靠空气流通和勤洗手阻断病毒的来源,并注意对衣物、瓜果、餐饮具消毒。一般对空气消毒是在出现病人的情况下,才有这个必要。

  从世界卫生组织的报道来看,相对于杀死乙肝等病毒来说,杀灭SARS病毒其实并不困难。现在大家有时可能为了保险,有时因为了解不多,有时可能因为恐惧,造成使用消毒剂过多过滥。

       所以,潘博士提醒人们,消毒剂在正常的情况下都应该稀释,浓度高不一定起作用,有可能反而使杀菌效果下降;每种消毒剂都有本身的特性,不能随便和别种产品混用或者同时使用,否则可能产生难以预料的化学反应,对人造成伤害;要根据消毒目的选择消毒剂,用于空气、物体表面、衣物、食品或者环境等不同目的,要选择不同种类消毒剂,选择消毒剂的不同使用方法;不指明可用于食品的,不要用于食品消毒;在使用前一定仔细阅读说明书。

       上述据新华网载,作为国家官方主流媒体,早在17年前SARS病毒疫情期间就慎重提醒:“滥用消毒剂必然对环境造成一定的伤害。”这也是专家针对疫情防控的警钟长鸣。

             武汉“新冠状病毒”疫情防控史上最牛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在时隔17年的SARS病毒疫情之后,2020年1月,湖北武汉“新冠状病毒”疫情突然爆发了,为“联防联控”武汉病毒疫情蔓延。党中央一声令下,习近平总书记亲自部署指挥,全国各地党、政、军、医务人员,企业、志愿者等纷纷响应驰援湖北武汉疫区防控前线。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截止目前,全国各省市先后派遣5批次医务人支援湖北,各类专业义务人员高达3.2万人。为了防止“新冠状病毒”疫情蔓延,国家启动了疫情防控“一级响应”,全国各省市县、区、镇、村(社区)、农村、企业、学校、幼儿园,包括每一个家庭都积极响应,形成了14亿中国人民“联防联控”的浩大阵容。第一次展示了史上最牛的中国力量,令世界各国人民刮目相看,

      “众志成城,共战疫情”。这场看不见“硝烟”的疫情防控战争悄然打响之后,人人积极防疫,人人都戴口罩,人人自我隔离,人人足不出门。全面各地药店“口罩”、“消毒剂”、“酒精”等防疫消毒产品被“抢买”一空全面脱销,哪怕是“假货”也成为了人们抢手的畅销品。

      “鼠年”是一个极不平凡的新年,从大年三十到目前,“口罩”和“消毒剂”等病毒疫情防控产品,都成为了中国人每一个家庭的“宝中宝”。除疫区和非疫区一线防控执勤的工作人员外,余下的中国人都把自己关在家里自我隔离,足不出门,不是在家里看电视、玩抖音,就是在家里耍微信、唱k歌,一切服从指挥,每一个家庭就这样愉快度过了一个特别的春节。有专家点评:中国人安全健康防疫意识,至少超前了10年。

        人们坐在家里把目前聚焦到了湖北武汉,幸好有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24小时滚动播出,国家卫生健康委相关领导不停地公布疫情升降数据,疫情进展第一次实现了“公开透明”。对湖北武汉主要防控区,包括非疫区的省市区县、乡镇村社、车站、码头、机场、公共场所、城市社区、居民楼所等防疫措施,国家很快出台了“新冠状病毒”防疫指南,“不传谣、不信谣,不惊慌”科学有序的推进,每一个出门人员必须“戴口罩”自觉接受“测体温”,并积极配合辖区做好“消毒”防疫工作。但一些地方依法过度防疫“惊慌失措”,滥用“消毒剂”、过量使用“消毒水”处处可见,令人担忧。

          过度防疫出现滥用“消毒剂”喷淋“怪圈”

        滥用“消毒剂”和“消毒水”发生地,主要体现在非疫区的城乡社区、街道、城乡院落、住在小区、单位等地。这些地方由于基层政府防及疫部门“过度紧张,过度反应”,在疫情防控宣传方面忽略了什么叫科学有序“防疫”,导致了一些社区、一些单位、一些居民住宅等负责人员“惊慌”失措,于是,在无疫情感染的小区、村社、居民院落实施全面封闭管控,他们认为:“设卡、测体温、消毒”就是一种最好的响应。这给老百姓造成了“这里发生了重大疫情”的误导。

       在缺乏“科学防控、精准施策”意识的情况下,一些基层社区,一些楼院,一些单位,一些家庭在没有专业技术人员指导下,任其随心所欲:竟然在单位或小区的“地下车库入口倾倒消毒水给汽车轮胎消毒;在地下车库地面喷洒消毒水、在电梯入口淋湿消毒水、在电梯里面喷洒消毒水、在院内公共场所道路喷施满地的消毒水”,导致周边环境空气污染,到处都笼罩着“消毒剂”刺鼻的味道。

       笔者了解到,还有些街道和社区竟然使用专用防尘喷雾汽车在每个街道、地面、空中喷雾消毒水,导致了人为的空气污染。有不少小区居民看到社区物管如此紧张,于是,在自己家里的“房间、厨具、餐具、餐桌、地板上、衣服、衣柜、鞋底、窗户、门上、厕所”等通通喷洒消毒水或酒精进行全面消毒,有些家庭每天还要喷洒几次。但,他们根本不知道“消毒水”本身就有毒,会对人体“呼吸道、鼻腔”导致感染,甚至会造成次生人生伤害。

       由于“过度防疫”的行为,导致过量使用“消毒剂”或“消毒水”泛滥成灾。笔者所见,在成都一些公路、街道、社区、楼院、电梯等都喷洒各种含“氯”“消毒剂”来消毒,即使带起“口罩”也十分刺鼻难闻,汽车轮胎必须“消毒”后才能进入小区。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在重庆出现了防疫过度的怪事。2020年2月16日,据“水泥人网”披露称:“重庆市荣昌县一小区引入了种猪消毒装置,把进小区的人全部象猪一样喷洒一遍,其他地方还纷纷效仿,很多农机厂,把农机喷药装置改装成了消毒装置,看着这些一开始觉得热闹,再想真的很是可怕,其实我们很多的错误都是在恐慌中犯下的,极度的恐慌必定犯下更大的错误”。该网站还披露,这种疫情防控消毒方式是重庆市农畜牧科学院某领导的创新“发明”。

                             

             (图片来源于:水泥人网)

       重庆荣昌县的创新“消毒剂”方式,很快成为了关注的焦点和笑料,但这种过度防疫方法的确不可取,也不科学。怎么能把“人”当“猪”一样使用大剂量“消毒剂”进行喷淋呢?难道不知道过量使用“消毒剂”会对空气环境、水环境造成污染、特别是导致人体呼吸道和肺的损伤。

      目前,是全国疫情“联防联控”战疫的关键时期,一些非疫区地方滥用“消毒剂”盲目杀菌消毒的行为依然在继续,希望有关政府部门,特别是卫健委部门对此要引起高度重视,应当积极作为加以制止,从舆论上正面引导,消除疫情防控“过度反应,过度敏感”的行为。只要我们做到“勤洗手、戴口罩、多通风、适当消毒、少聚餐、少出门”完全可以防疫病毒感染。

      我们一定要充分认识到,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利用“消毒剂”杀菌消毒时,虽然把病菌杀死了,同时也把有益菌杀死了,俗话说:“杀敌三千,自伤八百”。我们在全力打赢这场全国性的“新冠状病毒”防控战疫时,一定要“科学防疫,科学施策”,不要因过度或错误的防疫行为,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次生危害,否则将“一失足成千古恨”,成为时代的历史罪人。(本文不代表任何观点,纯属个人积极建言)

 
最新文章
相关阅读